四、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和常见并发症
(一)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1.治疗原则
DTC的治疗以外科治疗为主,辅以术后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某些情况下需辅以放射治疗、靶向治疗。MTC以外科治疗为主,某些情况下需辅以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未分化癌的治疗,少数患者有手术机会,部分患者行放疗、化疗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总体来说预后很差、生存时间短。同时需要注意,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很重要,每一个患者病情、诉求不同,临床诊治有一定灵活性。
2.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1)原发灶的处理
肿瘤T分级为T1、T2的病变,多局限于单侧腺叶,建议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对于部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可行全甲状腺切除。这些高危因素包括:多灶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家族史、幼年电离辐射接触史等。一些考虑术后有必要行核素治疗的病例,也可行全甲状腺切除。对于位于峡部的肿瘤,肿瘤较小者可行扩大峡部切除,肿瘤较大或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可考虑全甲状腺切除。
T3病变肿瘤较大或已侵犯甲状腺被膜外肌肉,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但对于一些较靠近甲状腺被膜的病灶,其本身可能不大,但是已经侵犯被膜外组织,可以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同时切除受侵犯的被膜外组织。具体手术方案需权衡手术获益和风险。
T4病变已经侵犯周围结构器官,一般建议全甲状腺切除。T4a病变在切除甲状腺的同时需要切除受累的部分结构器官,如部分喉(甚至全喉)、部分气管、下咽和部分食管等,并需要准备一定的修复方案。T4b病变一般认为属于不可手术切除,但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有无手术机会,可能需要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协作。但总体而言,T4b病变很难完全切净,预后不佳,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是否手术治疗需要仔细评估病情,重点考虑患者能否从手术中获益。有时,姑息性的减状治疗是必须的,例如气管切开缓解呼吸困难等。
(2)区域淋巴结的处理
中央区淋巴结(Ⅵ区):cN1a应清扫患侧中央区。如果为单侧病变,中央区清扫范围建议包括患侧气管食管沟及气管前。喉前区也是中央区清扫的一部分,但喉前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不多见,可个体化处理。对于cN0的患者,如有高危因素(如T3~T4病变、多灶癌、家族史、幼年电离辐射接触史等),可考虑行中央区清扫。对于cN0低危患者(不伴有高危因素),可个体化处理。中央区清扫的范围,下界为无名动脉上缘水平,上界为舌骨水平,外侧界为颈总动脉内侧缘,包括气管前,所以内侧界为另一侧的气管边缘。清扫该区域内的所有淋巴脂肪组织。右侧需特别注意喉返神经所在水平深面的淋巴脂肪组织。需要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同时尽可能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如无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则应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侧颈部淋巴结处理(Ⅰ~Ⅴ区):DT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多见于患侧Ⅲ、Ⅳ区,其次为Ⅱ区、Ⅴ区、Ⅰ区较少见。侧颈淋巴结清扫建议行治疗性清扫,即术前评估或术中冰冻证实为N1b时行侧颈清扫。建议侧颈清扫的范围包括Ⅱ、Ⅲ、Ⅳ、ⅤB区,最小范围是ⅡA、Ⅲ、Ⅳ区。Ⅰ区不需要常规清扫。颈部分区示意图和各区的具体划分见图1和表5。
咽旁淋巴结、上纵隔淋巴结等特殊部位淋巴结在影像学考虑有转移时建议同期手术切除。
对于MTC,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如为腺叶切除后确诊的MTC,建议补充甲状腺全切除。个别情况下,偶然发现的微小病灶MTC腺叶切除后,也可考虑密切观察。
MTC较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伴有淋巴结转移,切除原发灶同时还需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央区或颈侧区),清扫范围除临床评估外,还需参考血清降钙素水平。MTC的手术治疗宜比DTC手术略激进一些,追求彻底切除。
4.未分化癌外科治疗
少数未分化癌患者就诊时肿瘤较小,可能有手术机会。多数未分化癌患者就诊时颈部肿物已较大,且病情进展迅速,无手术机会。肿瘤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时,尽可能减瘤后,行气管切开术。
5.围手术期治疗
甲状腺癌术后除常规补液之外,为减轻神经水肿,可给予地塞米松、神经营养类药物辅助治疗。全甲状腺切除的患者术后注意复查甲状旁腺素、血钙,有低钙症状者注意补充钙剂,能进食后及时给予口服维生素D及钙制剂。一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急性期常有进食进水呛咳,对于一些高龄患者有必要时可予鼻饲,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必要时在床旁置气管切开器械包备用。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一般术中即行气管切开,带气管套管,术后注意气管切开口的护理。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注意颈肩部的功能锻炼。术后应根据病理分期及危险分层制订辅助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
(二)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是外科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的其他病症,这些病症有一定的发生概率,并不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甲状腺癌术后出血的发生率1%~2%,多见于术后24小时以内。主要表现为引流量增多,呈血性,颈部肿胀,患者自觉呼吸困难。如果引流量>100ml/h,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应及时行清创止血术。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时应首先控制气道,急诊情况下可床旁打开切口,首先缓解血肿对气管的压迫。甲状腺癌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抗凝药物或阿司匹林等。
2.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概率文献报道为0.3%~15.4%。喉返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肿瘤粘连或侵犯神经、手术操作的原因等。如果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根据情况行肿瘤削除或一并切除神经。如果切除神经,建议有条件时行一期神经移植或修复。一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同侧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手术操作本身可能损伤喉返神经,这种情况并不能完全避免。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可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手术同期应行气管切开术,保证气道通畅。
喉上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声音变低沉。术中处理甲状腺上动静脉时应注意紧贴甲状腺腺体精细解剖,可减少喉上神经损伤的概率。
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技术可帮助术中定位喉返神经,可在下标本后检测喉返神经的功能,如有神经损伤还可帮助定位损伤的节段。对二次手术、巨大甲状腺肿物等情况、术前已有一侧神经麻痹等情况,建议有条件时使用IONM。
沿被膜精细解剖、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合理应用能量器械、规范使用IONM可以减少神经损伤的概率。
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术后永久性的发生率约2%~15%,多见于全甲状腺切除后。主要表现为术后低钙血症,患者出现手足发麻感、口周发麻感或手足搐搦,给予静脉滴注钙剂可缓解。对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给予钙剂缓解症状,必要时加用骨化三醇。为减轻患者术后症状,可考虑预防性给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需要终身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类药物。术中注意沿被膜的精细解剖,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时注意保护其血供,无法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建议自体移植。一些染色技术可辅助术中辨别甲状旁腺,如纳米碳负显影等。
4.感染
甲状腺手术多为Ⅰ类切口,少部分涉及喉、气管、食管的为Ⅱ类切口。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约1%~2%。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癌症、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切口感染的表现包括发热、引流液浑浊、切口红肿渗液、皮温升高、局部疼痛伴压痛等。怀疑切口感染,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脓肿积液的,应开放切口换药。浅表切口感染较易发现,深部切口感染常不易早期发现,可结合超声判断切口深部的积液。极少数患者可因感染引起颈部大血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5.淋巴漏
常见于颈部淋巴结清扫后,表现为引流量持续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甚至更多,多呈乳白色不透明液,也称为乳糜漏。长时间淋巴漏可致容量下降、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出现淋巴漏后,应保持引流通畅。首先可采取保守治疗,一般需禁食,给予肠外营养,数日后引流液可由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清亮液体,引流量也会逐渐减少。如果保守治疗1~2周无明显效果或每日乳糜液>500ml,则应考虑手术探查和结扎。手术可选择颈部胸导管结扎、颈部转移组织瓣封堵漏口,或者选择胸腔镜下结扎胸导管。
6.局部积液(血清肿)
甲状腺术后局部积液的发生率约1%~6%。手术范围越大其发生概率越高,主要与术后残留死腔相关。术区留置引流管有助于减少局部积液形成。治疗包括密切观察、多次针吸积液以及负压引流。
7.其他少见并发症
甲状腺手术还可引起一些其他的并发症,但是发生率低,如气胸(颈根部手术致胸膜破裂引起)、霍纳综合征(颈部交感神经链损伤)、舌下神经损伤引起伸舌偏斜、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引起口角歪斜等。
图1 颈部淋巴结分区
表5颈部淋巴结分区解剖分界
分区 | 解剖分界 | |||
上界 | 下界 | 前界(内侧界) | 后界(外侧界) | |
IA | 下颌骨联合 | 舌骨 | 对侧二腹肌前腹 | 同侧二腹肌前腹 |
IB | 下颌骨 | 二腹肌后腹 | 二腹肌前腹 | 茎突舌骨肌 |
IIA | 颅底 | 舌骨水下缘平 | 茎突舌骨肌 | 副神经平面 |
IIB | 副神经平面 | 胸锁乳突肌后缘 | ||
III | 舌骨下缘水平 | 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 胸骨舌骨肌外缘 | 胸锁乳突肌后缘 |
IV | 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 锁骨 | ||
VA |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交汇顶点 | 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 胸锁乳突肌后缘 | 斜方肌前缘 |
VB | 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 锁骨 | ||
VI | 舌骨 | 胸骨柄上缘 | 对侧颈总动脉 | 同侧颈总动脉 |
VII | 胸骨柄上缘 | 无名动脉上缘 | 颈总动脉(左) | 无名动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