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一则新闻不仅惊炸了中国西安本地市民,也让整个东方大国的14亿人民心里忐忑不安!是什么新闻能造成如此强大且剧烈的效应?当然是新冠!而且是关于新冠解决之道的问题!
首先,我们从新闻的一些细节进行一系列的逻辑分析。
2021年3 月 18 日凌晨,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区一名检验师刘某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普通型)。而此前,刘某已完成 2 剂新冠疫苗的接种。
第八医院是专业的省传染病医院,所以不需要担心其专业性与流程规范性。刘检验师也不是一位新手,已经进入病例病房循环工作数次。而且据某些信息透露,医疗系统已经率先进行了疫苗普及性接种。所以,在防护措施上所做的不可谓不全面。
当然,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马还有失前蹄的时候,关公还是走麦城的结局,医院即使做的防护工作再严密,也无法预测所有的突发事件。闭上双眼,你可以从好莱坞大片中看到无数个这种类似的场景,你觉得现实生活中你能应对好哪一个?记住,你不是神,你是人!
此后一系列的新闻发布会,各方面的专家也对此事件进行了详细解释。包括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病毒学、免疫学等各方意见,可以看出来,大家都在努力工作,来深挖此次事件的缘由。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普通的规律来分析一下,有初一就有十五,不能把此次事件当成一个孤例来看待。从传染病学上来看,病毒量无法达到一定浓度的水平情况下,是无法引起感染的,这在AIDS上就已经进行了多次的宣传,毕竟人类能进化到万物之灵,这不是吹出来了,绝对有其强大之处!
所以,联系各方面的因素,包括防护服、负压通风、消毒、疫苗等,这些能用上都用上的手段,仍然出现了院内感染,这只能说明该病毒的诡异;当然,更说明是防不胜防!既然是防不胜防,只能是让大家先做到更好的防护再说,起码从心理上先强大自身再说。
此后,对该病例的相关接触范围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结果不仅让人松了一口气,也透露出令人一振的信息,那就是仅仅只有一例病例!如果联系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及感染传播时间,那就说明在所有的防护手段上面,排除人能主观控制的因素,只有注射到人体内的疫苗是无法再控制的,这也就成了一个恒定的保障因素!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疫苗从大概率上来看是“有效的”!
此后的新闻也请来相关专家进行解释,也说明了该病例属于轻症,间接表明了该患者对此病毒的抵抗力较强。
至此,我们也不需要进行过度解读了,因为事实才是更好的说明。而且在疫苗高普及率的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症状严重程度下降的趋势。至于诊断率如此高的原因,其实根本不需要过多解释,真正有意义的数据是病死率。
最后就是关于疫苗的安全性方面,这个问题就不过多说了,因为一切只能以实际为准绳,是否有副作用,这是一个统计学范畴的问题。起码从目前看来,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说明监管机构做的还不错,起码是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的,更说明“灭活”做的是相当到位。当然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毕竟万物皆平衡!
【原文】
2021年3 月 18 日凌晨,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区一名检验师刘某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普通型)。而此前,刘某已完成 2 剂新冠疫苗的接种。
昨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中疾控正在进一步了解核实相关信息,包括预防接种史、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发展过程等相关信息。
接种疫苗后,为何还会感染?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新冠疫苗接种后又感染新冠病毒,有许多可能性。
从疫苗的原理说起。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所有类型的疫苗都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当人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病毒或细菌等)后,这些记忆细胞会监测和识别到相应的抗原,产生抗体来攻击、消灭它们。
在这里,抗体产生时间和产生的滴度(水平)都很重要。
通常来说,人体在疫苗接种几周时间后才能产生抗体。所以,即便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但如果机体在还没有产生抗体的时候就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疫苗是无法消灭病毒的。
当然,除了时间的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昨日接受央视新闻时指出,另一种可能是,打了两针疫苗后,抗体滴度不够,可能需要补打第三针。
第二个需要被解释的误区是,疫苗效果本就是一个统计性结果,不具备单一个体的结论性。
以国药疫苗为例,往期论文数据显示,在接种第二针疫苗第 42 天,所有的疫苗组受试者体内都能测出中和性抗体。但是在接种首针疫苗的第 28 天,数据并不是「一概而论」的:≥60 岁的志愿者中,低剂量疫苗组的 91%、中剂量疫苗组的 92%、高剂量疫苗组 96% 的受试者能测得中和性抗体,即依然有小部分人无法产生抗体。
同样地,在 1 月 29 日强生 Ad26 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公布的 III 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数据里,共有 43783 名受试者入组,中期分析中 468 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图源:参考资料 3
实际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同样也是这个道理:疫苗效果落实到群体,确实会存在「不能被保护到」的个体。
针对这次西安检验师已接种疫苗却发生感染新冠病毒事件,王华庆也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国外目前已用的疫苗上市后评估结果看,在接种疫苗后,仍有个别人发生保护失败的情况。」
另外,高福也表示,「少数人属于新冠疫苗接种『不反应者』,由于新冠疫苗刚刚开始接种,不反应人群的占比还没有统计出,这也是一种可能。」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事件里,疫苗的作用还会受到保存、存储、运输的影响。检验师也本就暴露在一个高风险环境下,这些也都是需要被关注的其他因素。
不能「人人安全」,为什么还鼓励接种?
截至3月22日 24 时的数据,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经到达 7495.6 万剂次。这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数据。
但既然疫苗不能保证人人安全,为什么还要鼓励接种?其实又要回到疫苗的作用机制。
前文,我们说到疫苗的原理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抗体等免疫因子,从而达到保护的效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宁毅告诉丁香园,「对百姓而言,可以接种任何新冠疫苗,毕竟降低了超过 50% 的感染几率,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控制了重症、住院和死亡。」
而更广义地来讲,当我们在讨论有效性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是在讨论个体,而是在讨论群体。
因为疫苗的有效性指的是疫苗在实际情况下预防疾病的效率,非每个个体的抗体产生情况。同时,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也不仅取决于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与接触频率、接触方式等都有关。
针对疫苗有效率的问题,宁毅教授也指出,「90% 的人接种了有效率为 70% 的疫苗,相当于 70% 的人接种了有效率为 90% 的疫苗。」
这提示我们,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固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向,但根据「接种率x疫苗有效率=被保护人群的比例」的简单公式,为了提高被保护的人群比例,提高接种率同样也是一个重要举措。
当人群中有 70~80% 的人口都存在抵抗力,就能建立起一道免疫屏障,也就是所谓的「群体免疫」,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接种疫苗,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产生抗体来直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保护身边人的方式间接保护自己——某种意义上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策划:carollero;审核:gyouza)
致谢:本文经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秘书长 王月丹、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 汪曦 专业审核
【注】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秘书长 王月丹 审核意见:
个人认为,这个事件以及欧美国家发生的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问题也表明,新冠疫苗的研发还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在紧急使用的疫苗基础上,尽快完善提升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早推出更加安全有效的升级版紧急使用疫苗甚至比较完善的新冠疫苗,也是提高人群免疫力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的可行路径。
例如,高福院士领衔的智飞生物版新冠疫苗是一种重组蛋白疫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新冠病毒在变异,但我们的新冠疫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人类。
题图来源:央视新闻
参考资料:
1.https://news.cctv.com/2021/03/21/ARTIqMQ450R1eJAzxlAECTdE210321.shtml
2.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different-vaccines/how-they-work.html
3.https://www.jnj.com/johnson-johnson-announces-single-shot-janssen-covid-19-vaccine-candidate-met-primary-endpoints-in-interim-analysis-of-its-phase-3-ensemble-trial